2022年3月28日,華為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通過九國語言面向全球直播并接受全球媒體提問。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歸國約六個月后首次公開亮相,身著黑裙的她和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先后共發表40分鐘左右的演講,并一同接受媒體提問,以下為演講全文與采訪實錄。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很高興再次見到大家。記得上一次我參加華為公司年報發布會還是在四年之前。今天再次見到大家,特別是不少朋友承受住疫情的壓力來到了現場,我非常感謝大家能夠與我們面對面的交流,這樣的感覺是其他東西替代不了的。
過去四年,世界的變化非常大。祖國的變化也很大?;貒蟮倪@幾個月里,我都在不斷地努力學習,希望能夠跟上這個社會的腳步。當然,大家也可以想象,華為公司的變化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今天我們利用這樣的機會,給大家分享華為的最新情況。我先向大家介紹華為公司2021年的經營業績。
我這次的主題是:穩健經營,投入未來。我們的輪值董事長郭平先生在2022年初發表了新年致辭,在新年致辭中,他已經提到2021年華為公司的整體經營情況是符合預期的,2021年經過審計師審計以后,我們實現了收入6368億人民幣。在此,我非常感謝客戶、伙伴,還有我們的消費者對華為公司一直以來的信任和支持。
去年,我們實現了凈利潤1137億人民幣,相比于上年同期上升了75.9%,經營性現金流597億人民幣,同比上一年提升了69.4%。同時,我們也看到整個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出現了非常良好的變化。目前的資產負債率是57.8%,相比上一年下降了4.5個PCT。我們從這個概要的財務數據中可以看到,華為公司的整體財務狀況出現了非常良好的變化,同時整個財務的韌性也在持續的加強。
下面我們看一下2021年我們的收入在整個業務側的分布情況。在運營商領域,我們實現了銷售收入2815億人民幣,海外的收入占比超過了50%??傮w而言,我們認為,運營商業務的市場占有率是符合預期的,收入規模也符合預期。
同時,我們可以看看企業業務,企業業務在2021年實現了銷售收入1024億人民幣,尤其是我們的新興業務,比如華為云、數字能源增長是非常靚麗的,這兩塊業務的收入增長都已經超過了30%。還有就是大家熟悉的華為消費者業務,在2021年,整個消費者業務領域實現了2434億人民幣的收入規模。當然,在手機、平板、PC這三個受限的業務領域里,我們的收入出現了下滑,但是與此同時,穿戴設備、大屏等幾類業務也出現了非常明顯的增長,增長率超過了30%。這是我們三塊業務整體的分布情況。
對收入而言,我們給整個集團貢獻的凈利潤是113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了491億人民幣,即便不考慮資產處置收益的情況,我們的凈利潤率仍比上年有所提升。這主要是來自于公司在幾個方面的措施,一是我們對產品的銷售結構進行了調整,使得我們的銷售毛利率得到了較好的提升。另一方面,我們,整個供應計劃進行了更好的協同管理,這也極大地改善了我們從訂單到收入的整個周期。同時另一方面,由于華為公司在ICT領域的持續的技術積累,我們通過數字化運營,極大地推動了內部作業效率的提升。總體而言,在2021年,整個公司的銷管費用下降了近100億人民幣。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經營性現金流實現597億人民幣,相比去年提升了69.4%。我們保持了非常良好的現金收入比。換句話說,我們的收入都是可以用現金的回款來支撐的。經營性現金流的增長也能夠非常直觀地說明公司的主營業務的造血能力在持續的增強,公司在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能力也在與此同時同步提升。這也是我們能夠保證在未來長期持續投入的一個關鍵因素。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總資產和我們的資產負債率。在2021年的年審報告中,大家可以看到,資產負債率是57.8%,相比上一年我們下降了4.5個PCT。同時,我們從資產結構中也可以看到,我們將近99%的資產是有形資產。換句話說,我們這樣的資產布局是符合華為公司一直以來穩健投資、內生化發展的業務策略的。
前面我們談到了經營性現金流,可能大家會更加關心華為公司的凈現金情況。凈現金的概念,簡單而言就是我們擁有的現金加上短期投資,去掉我們的有息負債,這個余額就是凈現金的概念。我們在2021年的凈現金額2412億人民幣,相對去年增長了11.9%??偠灾覀儚那懊媸杖?、利潤、資產負債率、經營性現金流這幾個維度的數據我們都可以看到,整個公司的財務的韌性和能力都在提升。這樣的財務結果是我們未來保證持續投入的一個根基。
對于一個企業而言,一個企業的價值不僅僅是反映在財務報表的結果上,對尤其像華為這樣的高科技企業,面向未來的長期投資更能說明一個企業的真正價值。華為公司的真正價值在于我們長期在研發領域的投資所沉淀和積累下來的研發能力、研發隊伍、研發平臺,這才是華為公司構建長期持續的競爭力的一個核心。所以我想在我的報告的最后給大家介紹一下華為公司在研發領域的投入情況。
對華為而言,客戶的價值優先于股東的利益;研發的投資不受利潤的約束。這是我們一貫堅持的做法。華為的年收入的10%固定投入到研發領域,這一條是寫進了華為公司的基本法的。在這里我給大家展示了從2012年到2021年近十年的研發投入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在2013年,研發投入占整個收入規模的占比是13.2%。一路走到2021年,研發投入占整個收入規模的占比已經達到了22.4%。這也是我們在研發領域投入的一個歷史高位。根據歐盟2021年工業研發投入積分牌的顯示,華為的研發投入的排名已經在全球第二位。華為公司始終認為以收入作為基線進行研發投入,是我們真正能夠持續為客戶提供價值的一個基本保障。所以,無論我們的利潤高低,我們都始終堅持這一點。我們不會站在股東的角度去管理利潤,而是站在客戶的角度去關注我們未來的可持續性和創新性。
結合我前面談到的經營數據,我想給大家做一個簡短的總結陳辭。華為的最大財富是人才儲存、思想儲存、理論儲存、工程儲存和方法儲存,以及我們內部流程管理的高效有序的儲存。這些才是我們靚麗財報背后華為真正的價值。
再次感謝大家!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
剛才我們看到了孟總給大家介紹的過去一年華為的財務表現。我也知道很多朋友關心華為在干什么、華為還有沒有競爭力在未來幫助我們的客戶獲得商業成功。下面我從業務角度跟大家做一些介紹。
我報告的主題是:方向、重構、價值。我們創始人任總說過,一個公司要方向大致正確、組織充滿活力。在現在的方向是什么,我們看到是數字化、智能化和低碳化。作為一個公司要為客戶、為社會交付價值,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也進行了各方面的重構。所以我們試著從這些方面回答大家關心華為在干什么、華為還有沒有競爭力、華為還能不能幫助我們的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2021年我們活下來了。在剛剛結束的西班牙移動世界大會上,華為和我們的合作伙伴一起獲得了很多獎項,包含兩類,一類是最佳移動網絡基礎設施;一類是華為和伙伴包括運營商、行業伙伴一起進行了很多數字化創新的實踐。應該說我們的產品力、創新力在這些方面持續地獲得了客戶和業界的認可。但是,我們面臨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2022年,我們還要繼續求生存、謀發展。
未來,我們的生存和發展要依靠研發領域持續的強力投資。剛剛孟總介紹了在過去幾年我們在研發上面進行了大量的工程和技術的創新,也為客戶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價值。這方面我們還在繼續。華為也正在增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方面的突破性的研究。剛剛孟總也提到了華為的研發投入在去年達到了歷史新高,面向未來,我們還會繼續保持壓強的投入,華為的問題不是靠節衣縮食能解決的,華為要進行系統架構的優化、軟件性能的提升和理論的探索。同時通過解決技術和工藝的難題,構建一個高度可信、可靠的供應鏈。
大家知道,華為現在面臨先進工藝不可獲得的困難。我們要生存,我們就必須加大戰略投入,在單點技術領先遇到困難的時候要積極地尋求系統的突破。就像這座宏偉的建筑,選擇什么樣的石材要由整體設計來確定,各種框架結構的設計也應該為整體的建筑物服務。簡單的說,就是兩個方面:系統驅動部件設計;框架為系統而生。
下面我來講兩個小故事幫助大家理解。第一是關于人工智能的故事。大家知道手機現在越來越智能,需要大量的人工智能的應用,比如拍照、語音識別,未來還會持續地增加這方面的需求。但是現有的人工智能的神經網絡需要大量的算力,耗電量高,面臨工藝提升的瓶頸和先進工藝的壓力,怎么讓人工智能應用更加節能、節約芯片的面積,系統選材變得非常的關鍵。在這方面我們的研發團隊創新性地用加法神經網絡來替代傳統的大容量的乘法計算的人工智能網絡。在保持一些關鍵的人工智能能力的前提下,減少了大規模的浮點乘法,16位的加法相較于16位的乘法,計算功耗可以下降88%,對應的電路面積可以下降76%,這就意味著什么呢?華為的產品將更能適應智能時代、功能強大,并且耗電量更低。
大家也知道,現在很多的運動場館、影院這些人流密集的場景我們開始給客戶提供wifi 6,但是流量一爆發,干擾就很嚴重,一下子網絡就擠爆了,在技術上一般是要通過性兆比,比如增加通道數來解決,但是干擾很難解決、功耗也太大。在我們制造工藝受限的情況下,我們的研發團隊在架構上想了辦法,用什么智能天線技術做成一個個虛擬的燈罩,就像家里用吊燈一樣,各自的光線被罩住后,相互就不會干擾,很大程度的提升了我們的性能。在同樣的高密空間,數據吞吐量可以提升50%以上。這樣的話,有效地提升了wifi系統的使用體驗。
人才、科研和創新精神是我們華為賴以生存發展的三大要素。華為總結了ICT行業最具挑戰性的課題,吸引全球最優秀的人才、世界級的人才一起來共同攻克這些世界級的難題。公司提出讓天才成群而來,我們讓專家在關鍵的領域充分發揮作用,使得人盡其才,讓他們在科學領域中橫沖直撞,以人才的濃度對抗技術的難度,持續地推動理論、架構和軟件的創新。我們很高興在《福布斯》2021年全球最佳雇主的排行中,華為位列第八,我們還需要繼續提升華為公司對人才的吸引力。
我們也正以開放的心態在全球實現技術能力的布局,貼近學術源頭,與全球高校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我們已經在學校附近建立了搜索、牽引、開放、思辨的“黃大年茶思屋”,向全社會開放。這也是我們科學家交流的通道,啟發在科學和技術上的進步,共同建立面向未來的燈塔。
下面我們重點來看看我們在科技方面的一些構想,華為正在努力推動基礎理論、架構和軟件三個方向的重構。首先是理論重構,我們持續探索新一代MIMO和無線AI的理論和技術,進一步逼近香農極限。同時,我們也研究語義通信等等新理論,嘗試超越香農極限,為通信打開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在通信理論的前沿探索已經開始沿途下蛋了。Massive MIMO創新產品、MetaAAU可以提升小T30%的上下行覆蓋,能耗降低大約30%,這也是我們在巴塞羅那獲獎的基站產品系列最新的一個出品。
其次是架構重構,在通信領域,將無線和光的技術充分地協同,引入光電融合技術,解決無線超高頻、超大帶寬、超高速的問題,并突破未來芯片面臨的工藝瓶頸。在計算架構方面,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蓬勃發展,但傳統的計算架構仍然以CPU為中心,這是一對矛盾,我們正在設計一個對等的架構,利用靈衢總線,讓GPU、NPU以及全新的硬件都能夠支撐AI業務的大發展。
第三個方面是軟件重構,面向未來,雖然AI的爆發,對算力的需求急劇增加,但是硬件工藝的進步在放緩。為此,我們提升了軟件的優先級,梳理了基礎軟件的技術體系,通過鴻蒙、歐拉更有效地發揮多樣化硬件的算力潛能。通過MIMO product架構幫助科學家、工程師們大幅提升開發效率。我們有一個軟件倍增計劃,使得無線小區數和調度用戶等等關鍵指標能夠提升一倍,以太交換機的用戶接入性能提升3倍,光傳輸也能大幅的提升我們的領先世界的能力。這使得我們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住世界一流的產品競爭力。
我們的三個重構應該說仍然在努力當中,但是部分理論和架構的突破已經開始沿途下蛋了。大家知道,由于一部分的材料工藝受到限制,我們不得不選擇替代的方式來實現原有的功能,比如基站產品要做到性能節能的雙優,就必須考慮能耗最大的部分,也就是射頻單元的功放器件。華為采用了氮化鎵材料來制造功放,在高頻信號的放大效率遠高于LDMOS所代表的傳統的半導體材料,可以降低20%的能耗。光通信中,我們用LCOS、數字化光程和全息圖算法等等突破,實現了全光一跳直達。華為持續的根技術的投入,將實現產品功能的基礎上,也保持我們競爭力的持續領先。
數據中心的蓬勃發展,大家可能也有所了解,中國的“東數西算”也常常在各種新聞里邊可以看到。在這個領域,我們謀劃的是未來,希望在下一代的系統中能夠持續領先。
當前,計算結構應該說是利用靈衢總線,讓GPU、NPU以全新硬件支撐AI業務的大發展,我們預計這一設計將從單服務器擴展到數據中心后,第三代的集群計算將能夠提升5-10倍的算力增強。
在產品和系統之上,華為還在生態方面持續地加大投入,相比傳統產業,華為云、計算、智能終端和智能汽車離開開發者和我們廣大的生態伙伴是不能取得成功的。過去幾年,盡管我們面臨了很多的挑戰,但是我們仍然獲得了全球800多萬開發者的喜愛和支持,他們正采用我們開放的平臺、開源的軟件和豐富的工具提升開發能力和效率。在ICT系統方面,華為捐獻了OpenEuler,支撐商用了100萬套,在人工智能框架方面持續耕耘,目前下載量已經超過了百萬,性能逐漸得到了科學界的認可,我們還將繼續的穩步推進。
在終端方面,我們也很高興地了解到,HarmonyOS的設備在去年已經達到2.2億臺,第三方生態設備發貨也超過了1.15億。未來我們將會匯聚全行業,共筑繁榮的鴻蒙、歐拉和昇思的生態。
應該說華為也正在進行新一輪的產業重組,適應當前數字化、智能化和碳中和的大趨勢,更好地服務我們對應的客戶群,來交付價值。我們下面來看幾個例子。
發展實體經濟應該說是中國未來的重中之重,而幫助實體經濟實現數字化轉型是中國科技特別是重點科技企業的責任和擔當。以煤炭行業為例,大家知道,煤炭在很長時間都是中國能源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但是煤炭生產的安全形勢嚴峻,近期行業也正在加速引入智能化手段,提升煤礦作業安全。
華為作為ICT基礎設施的提供商,我們著力利用ICT技術,幫助行業解決問題,打造全面感知、實時互聯、智能控制的智能礦山。比如用全景視頻的方式,減少中采面的人員數量,用無人駕駛技術替代礦山司機,采用智能巡檢的市降低作業風險。在大量數字技術的加持下,比如我們把光伏系統打造成智能光伏發電機,在同樣的光照條件下產生更多的電能。去年我們逆變器強大的并網能力,幫助青海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伏電站2.2GW的電站,成功并網,電站占地面積55平方公里,相當于8000個足球場大小,每年可以發電50億度,可以供全北京城的人用電差不多半個月。同時,電站還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實現了光伏板上發電、光伏板下放羊,讓荒漠變成了綠洲。
在華為所處的ICT行業,隨著數字化的轉型加速,數據中心和通信站點對能源的需求也將會不斷地增長。因此,我們將通過打造綠色低碳的數據中心和通信網絡,讓每一瓦特承載更多的聯接和算力。
下面我們來看看我們消費者的場景。在新的政策和消費方式的帶領下,運動健康從原來信息的相對獨立到現在以智能終端、數據平臺為中心,實現數字化聯動,智能穿戴設備輔助科學運動和健康管理的需求激增。就華為一家智能穿戴設備累積發貨量已經超過1億只。我們通過持續產品創新和不斷地深化服務,向消費者提供了全面的運動健康服務。我們和專業的醫療機構合作,為消費者提供專業的主動健康管理服務,華為的血壓表等多款產品獲得了二類醫療器械的注冊許可。我們未來還會持續投入、持續滿足消費者激增的需求。
下面我也想談談智能汽車部件的解決方案,這也是我們很多媒體朋友關心的話題。我重申一下,華為不造車,但我們要把我們30多年積累的ICT能力和汽車行業深度融合,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我們現在已經構建了七大智能汽車的解決方案,已經上市了30多款智能汽車的零部件,幫助華為產業向智能化轉型。通過Huawei Inside和智選模式為車企提供解決方案。我們與國內外多個車企進行了深度合作,助力客戶造好車,并且實現商業成功。在新的產業分工的合作模式下,華為堅持平臺+生態的發展戰略,經過這兩年多的發展,我們已經與300多家伙伴建立了合作關系,我們還會進一步加大對生態的投入,攜手伙伴加速汽車產業智能化的進展。
最后我談一談華為云。我們在去年提出了“一切皆服務”的戰略,首先基礎設施即服務,讓業務全球可達。目前華為云在全球27個地理區域部署了65個可用區。
其次,技術即服務,讓創新觸手可及,華為持續將每年百億美元以上研發投入的成果和30多年我們在ICT領域的技術積累開放出來,以云服務的方式,將領先技術提供給千行百業的客戶、伙伴和開發者,并打造了AI開發生產線、軟件開發生產線等等,讓各行各業的軟件開發更簡單快速,讓客戶和開發者不必重復造輪子,聚焦客戶自身的業務來進行創新。
再就是,經驗即服務,讓優秀得以復制。華為云發布了開天aPaaS,將華為多年來與全球各行各業的合作創新以及數字化轉型的寶貴經驗沉淀在我們的云平臺上,將華為云的基礎設施與流程IT、華為終端、各種云進行協同,將行業所需的能力做分類和聚合,變成可被調用的接口服務,開放給行業的開發者,使能行業的場景化創新。
當然,我們還處于一個困難時期,我們所設想的三個重構還沒有實現,還在進展過程中。我們還要為生存而戰,還有很多很多的困難要克服。但是,困難再大,我們也要堅定不移地加大投入,這樣我們才有未來。謝謝大家!
1、《新華社》記者:去年9月份的時候,我是在寶安機場迎接您回來,我也非常高興時隔數年之后能夠在這個會場上再見到您發布年報。我的問題是:剛才聽到您和郭總提到去年的發展狀況,去年一年對于華為來說應該是一個非常艱難的生存之年,渡過了去年之后,您對今年的期待是什么樣的?您覺得今年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您覺得華為是否已經渡過了最黑暗的階段?謝謝。
孟晚舟:謝謝您的問題。2021年對華為而言,我們也許已經穿過了這次劫難的黑障區,這與我們全體員工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我們的隊伍在這三年的持續承壓中更加的團結,我們的戰略也在這三年終變得更加清晰。面向未來,我們依然會加大在人才、研發領域的投入。我們會通過“技術強度+人才濃度”來保證我們持續創新能力,我們也堅信沿著這兩個方向持續向前,我們能夠長期的、持續的、有質量的為我們的客戶和合作伙伴提供更高價值的產品和服務。謝謝!
2、《彭博社》記者:謝謝大家。請教兩位總裁一個問題,華為是如何解決芯片供應鏈連續性問題的?有沒有組建芯片工廠來應對芯片供應鏈連續性?長期看來,對于芯片供應安全華為怎么看?謝謝。
郭平:從沙子到芯片,解決整個半導體的問題,應該說是一個非常復雜且漫長的工程,需要耐心。本來在全球環境下,這些技術的重復開發,不一定有商業價值的。但是在市場格局和技術封鎖的情況下,就會產生新的需求,這方面的投資也變得有商業價值。我們相信也樂意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這個市場,我們也非常樂意看到他們的成功。
剛才在介紹里面,我提到過,在現今工藝不可獲得,單點技術遇到困難的情況下,我們積極尋找系統的突破。未來的芯片布局,我們的主力通信產品采用多核的結構,支撐軟件架構的重構和性能的倍增,應該說相當于為芯片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這能夠增強我們持續的供應能力。
3、《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歡迎孟總回家。剛才年報里面2021年華為的利潤數據很不錯,但是營收相較前一年是下滑的,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接下來華為準備在哪些方向做重點的調整?謝謝。
孟晚舟:謝謝。對于華為的整體的收入規模的下降,主要是有幾個原因造成的,一個是過去三年華為在供應連續性上是持續承壓的,我想這是大家眾所周知的原因。在我剛才報告里提到了美國的多種制裁其實對華為公司的手機、PC這樣的業務是受到了很大的承壓的。另一方面,運營商業務與全球5G建設的周期緊密相關,中國經過2020年5G建設高峰,到2021年有所放緩,這是第二個方面的原因。第三個原因,是華為和全球所有企業一樣,在疫情下承受了一定的壓力。無論怎樣,對華為而言,為客戶服務就是我們的目標。所以我們會持續保持在研發領域的投入。在我剛才的匯報中大家應該能夠看到,過去十年,華為的累積研發投入超過8450億人民幣,僅僅2021年我們研發投入是1427億,所以在未來的業務展望中,我們會持續保持在人才和研發上的投入。
4、《CGTN》記者:孟總您好,自從您順利回家已經6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您的工作的感想和您個人的感受是怎樣的?
孟晚舟:謝謝您的提問。我想用一句最簡單的中國的俗語來回答您的提問:“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丶疫@六個月,我唯有努力學習才能趕上祖國的變化。非常感謝!
5、《第一財經》記者:如果說過去兩年是華為的生存階段,那么現在怎么評價現在華為的生存狀態?另外在財報當中我們提到多項業務比如華為云、新能源、數字、企業業務以及汽車,這些新的業務哪些會成為未來華為增長的火車頭?今年的整體目標增長情況怎么樣?謝謝。
孟晚舟:剛才您提到了華為的新業務,我想就其中一個新業務跟您分享一些數據。華為云相比上年同期實現增長超過30%。對華為云而言,目前華為云已經是全球IaaS市場在中國排名第二,在全球排名第五的企業。華為云在去年也就是2021年正式提出“一切皆服務”的戰略,所以在2022年我們將緊密圍繞這個戰略,加快我們在全球的數據中心和加速網絡的部署,使我們的客戶能得到一致化的體驗。
6、《南華早報》記者:我想了解一下自從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沖突開始之后,西方對于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有沒有影響?華為在俄羅斯的業務的發展包括手機和鴻蒙系統方面的業務有沒有一些新的變化?想了解一下接下來在俄羅斯市場的一些計劃。謝謝。
郭平:對于民眾遭受的苦難,華為深表關切。我們也看到了各國都在積極地想辦法,華為和大家一樣,也希望看到盡快實現和平、停火。我們也相信,各國領導人的智慧能夠解決這一危機,盡快恢復正常的商業環境。至于你提到的,我們也注意到了一些國家和地區出臺了一些政策,這些政策、這些措施很復雜,也在不斷變化。華為還在謹慎地評估中。至于您提到的HarmonyOS,但目前暫無計劃在海外推出搭載HarmonyOS的手機。
7、《財經》雜志:在收入下滑的情況下,華為如何保證有充足的資金繼續執行高額的研發投入?能不能分享一下研發經費將來具體會投放到哪些領域?未來研發投入的比重還會這么高嗎?謝謝。
孟晚舟:在剛才我的報告中,大家應該能夠看到相關的數據。我們的經營性現金流是597億,相比上年提升了接近70%。可以看到,我們保持了非常好的收入現金比。另外一方面,我也給大家重點介紹了凈現金的概念,華為目前的凈現金是2412億,這些都是我們面向未來進行研發投入的保障。面向未來,我們會在研發領域保持持續的高強度投入。這些投入主要是面向幾個方面,一個是進行系統架構的優化,另外是軟件性能提升和基礎理論的探索。這三個領域在剛才郭總的報告中大家也應該能夠看到。我們希望通過解決技術和供應的難題,來為我們的客戶提供高可靠度、高可靠性的產品。謝謝!
郭平:在具體上我補充一下,我們的投資會繼續聚焦于建立一個可靠、可信的供應鏈,保證華為的產品的連續性和競爭力。在另一方面,大家也注意到了,華為建立了若干個“軍團”,結合數字化、人工智能、智能化和低碳化的訴求,把華為的技術和客戶的訴求相結合,創造價值,也為華為創造更多的收入和利潤。
8、《華爾街日報》:這個問題也是關于芯片的。華為是否有計劃建設自己的芯片制造能力?鑒于華為在芯片采購方面面臨一些限制,這是否會影響華為服務電信客戶或建設5G網絡的能力
郭平:我首先給大家一個概念,2019年,華為5G手機出貨大概是1.2億,如果是一個手機一個基帶芯片的話,大概需要1.2億只手機芯片。華為2019年大概交付基站是100萬,如果每個基站需要1片的話,就是100萬顆芯片。所以他們數量級是完全不一樣的。你看到我們To C業務特別手機業務2020年遭遇到了非常大的下滑,但是我們應該說To B業務連續性現在還有保障,這是一方面。第二個方面,我剛才介紹了華為研發投資的三個重構,其中特別包括了理論的重構和系統架構的重構,比如用面積換性能、用堆疊換性能,使得不那么先進的工藝也能夠持續華為在未來的產品里面具有競爭力。華為會繼續沿著這個方向進行努力。
9、《鳳凰衛視》記者:華為消費者業務面臨較大的下滑,想請問一下最大的困難是在哪里?有沒有哪些解決方案?謝謝。
郭平:是的,美國連續多年的制裁,給華為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難。其中,特別是消費者中的手機業務,因為手機的芯片需要有強算力、低功耗和很小體積的需求,我們在獲得性上面還有困難。我們在積極的與有關各方探討手機的可持續性解決方案的同時,我們也在拓展像可穿戴、運動健康、全屋智能等等一些新的領域,應該說我也很高興我們的聲音產品、可穿戴產品都獲得了非常高速的發展。剛才我在報告里提到的,我們的可穿戴的手表、手環已經有過億的用戶,所以我們也在會這些若干個新的場景里面尋找新的發展機會。
10、《深圳特區報》記者:我有幾個關于人才方面的問題,去年華為招聘了多少員工?是否有裁員?今年是否有裁員?我們是否有新的引進人才方面的計劃?還有就是我們是如何發揮頂級人才的優勢和作用的?謝謝。
郭平:謝謝您的提問,您可能也注意到了,人才、科研投入和創新精神是華為能夠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華為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加大對人才特別是頂尖人才的吸引。要解決華為的長期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靠的是人才、靠的是我們的突破。所以我們會持續地加大對人才的吸納和吸引。過去兩年我們大約招聘了應屆優秀畢業生2.6萬人,其中有超過300多是我們定義的“天才少年”。2022年,我們計劃還要招聘1萬多應屆畢業生。我想只有優秀的人才才能夠解決華為現在的狀況,使得華為能夠進一步發展。
11、記者:阿聯酋提出了到2050年實現凈零的戰略,沙特阿拉伯也提出了到2060年實現凈零的目標。這只是中東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兩個例子。鑒于中東有全球最長的日照時間以及超大規模的數據中心項目,而華為最近對數字能源以及云業務有所側重,在2022年以及未來,中東地區尤其是海灣國家的公司對華為增加收入是否更具戰略意義?
郭平:中東是華為非常重要的戰略市場。在可見的將來,我們會持續地關注和加大跟中東相應客戶和相應伙伴的合作。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幾年前我拜會了中東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他提到了整個中東國家的電力的構想,他說10-15%是核能,70-80%是太陽能,然后用天然氣作為補充能源,這是非常宏大的構想,而且他也提到希望和華為展開全面的合作。我也注意到您剛才說到了阿聯酋和沙特都有非常雄心勃勃的碳中和的計劃。華為擁有數字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和熱管理技術,應該說為中東的早日實現他們的宏偉愿景、實現碳中和有堅實的基礎,我們也會進一步加強投入,幫助中東的廣大客戶實現他們的愿景。
2021年,我們重組了業務,成立了華為數字能源公司,這個數字能源公司包含智能光伏、數據中心能源、智能電動、站點電源和綜合智慧能源業務,在這些領域,我們跟中東全球得天獨厚的光照條件和數據中心能源的需求匹配度都很高,相信可以一起創造全球最好樣板點的機會,有非常廣闊的合作前景。
12、《搜狐科技》記者:關于云生態的問題,我們看到云的增長很快,能否分享一下華為云今年整體的目標和戰略是什么,以及對于今年的重點業務市場和表現有何規劃?謝謝。
郭平:幾年前我們宣布進入公有云市場,并且要致力于成為全球的五朵云之一,應該說2021年我們實現了全球第五。但是,我們離全球Top還有很大的距離,所以我們要進一步地發展和減小差距。但縮小差距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發展云服務的時候為客戶交付價值。2022年,增長是一個方面,但我們更強調華為云的核心競爭力。
在中國,華為云服務了超過600多個政務云,幫助了35個城市升級到了云原生。在金融領域服務了中國的六大銀行、全部的12家股份制的商業銀行以及TOP5的保險機構,我們還服務TOP50的互聯網用戶的大概70-80%的用戶。在亞太,華為云也是增速最快的公有云的提供商之一。在拉美,華為云已經是節點數最多的云服務的提供商。我們會沿著業務的擴展繼續努力。
另外一方面,我剛才在報告里也提到我們提出了“一切皆服務”的戰略,我們2022年會圍繞這個戰略,加大我們數據中心和網絡的布局,提供全球一致性體驗的網絡,讓業務全球高速可達。我們把華為十幾萬的工程師和強力研發投入積累不斷地沉淀下來、開放出去,成為我們華為云客戶的服務,我們會沿著這個方向進一步地提升我們的核心競爭力,為我們的客戶特別是選擇華為云的客戶創造價值。
13、《澎湃新聞》記者:想問一下華為“軍團”的問題,因為你們已經成立了好幾個“軍團”,目前“軍團”的業務開展怎么樣?當初成立“軍團”的目的是什么?是一種比較軍事化的管理組織嗎?未來這種模式會推廣到所有的業務嗎?謝謝。
郭平:軍團來源2004年《紐約時報》介紹的“Google軍團”,我們是參照這樣的模式,在華為內部形成的一個組織形式。通過軍團的試點,縮短管理的鏈條,快速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從而創造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簡單地說,在華為公司里面,軍團是代表行業來在公司尋找合適的技術;面向客戶,軍團代表華為公司和我們的合作伙伴一起尋找解決的方案。我們希望通過簡單留給客戶,把復雜留給華為自己。應該說,華為產品線比較長,技術也比較多、比較繁雜,我們通過“軍團”這樣短鏈條的運作和管理授權,使得給我們的客戶更容易跟華為做生意,我們希望這種試點能為客戶,也為華為創造一個新的共贏的商業模式。
14、《雅加達環球報》:我的問題是,華為如何看待東南亞尤其是印尼的數字化轉型?華為將如何助力數字化轉型這一趨勢?
郭平:東南亞的數字化轉型的發展非常迅速,根據《2021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數字經濟市場規模2030年預計將達到1萬億美元。東南亞是華為非常重視也非常愿意持續投入的戰略性市場。我們希望東南亞國家利用5G、AI、云計算等等技術抓住數字化產業發展的機遇,華為也希望成為東南亞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貢獻者。
印尼是東盟最大的經濟體,去年底,印尼的統籌部長盧胡特在疫情之下訪問了華為,和我們廣泛探討在ICT基礎設施和數字化轉型,特別是在5G網絡、云基礎設施以及印尼的新首都建設的合作機會。華為在2021年也為印尼的偏遠地區提供4G服務,實現更多的人員實現互聯網的連接。同時,華為也把為印尼、為東南亞國家培養數字化人才當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合作,在亞太地區,我們將投資5000萬美元在未來培養50萬名數字化人才。在印尼,我們承諾五年內為印尼培養10萬名當地人才和1000名ICT講師。我們希望通過東盟學院等等這些人才培訓的機制,努力的實現更豐富的東盟國家的數字化人才的計劃。
15、《IDC》記者:華為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16%的收入來自企業業務。我們了解到,企業用戶比較關注ICT應用如何能夠滿足他們的業務需求,他們并不是很關注底層技術。所以華為會采用什么方式向企業用戶提供解決方案呢?
郭平:您說得對,對于企業客戶,他們關注的是華為最后能為他們帶來的價值,所以華為組建了若干個軍團,把華為5G、計算、云、場景化的應用相結合,更靠近客戶,為客戶打造出場景化的解決方案。當然,千行百業的區別非常巨大,華為也不可能包打天下。我們更擅長的是跟數學相關的技術,所以我們也需要廣泛的伙伴,需要生態的合作,一起靠近我們的客戶的需求,和我們的伙伴一起打造出場景化的解決方案,從而使客戶能夠從華為的先進技術里面獲得利益。我想您提的問題也是華為進行軍團化試點的一個原因。
我也想補充一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技術有限的,所以我們也不需要為全世界所有的區域、所有的客戶服務。我們所要做的發揮華為多產品的組合優勢,為選擇了華為的客戶創造價值,盡華為所有的努力,幫助我們的客戶實現商業成功。謝謝!